CAS号123312-89-0,吡蚜酮的简介、作用原理和产品特
为您介绍吡蚜酮,CAS号123312-89-0,及吡蚜酮的作用原理和产品特点。吡蚜酮是什么(甲氧胺盐酸盐)?吡蚜酮又称为:吡嗪酮;(E)-4,5-二氢-6-甲基-4-(3-吡啶亚甲基氨基)-1,2,4-三嗪-3(2H)-酮;4,5-二氢-6-甲基-4-(3-吡啶亚甲基氨基)-1,2,4-3(2H)-酮,英文名称:Pymetrozine,CAS No.:123312-89-0。
吡蚜酮的简介
吡蚜酮属于吡啶类或三嗪酮类杀虫剂,是全新的非杀生性杀虫剂,最早由瑞士汽巴嘉基公司于1988年开发,该产品对多种作物的刺吸式口器害虫表现出优异的防治效果。
吡蚜酮的作用原理
利用电穿透图(EPG)技术进行研究表明,无论是点滴、饲喂或注射试验,只要蚜虫或飞虱一接触到吡蚜酮几乎立刻产生口针阻塞效应,立刻进行取食,并最终饥饿致死,而且此过程是不可逆转的。因此,吡蚜酮具有优异的阻断昆虫传毒功能。尽管目前对吡蚜酮所引起的口针阻塞机制尚不分明,但已有的研究表明这种不可逆的"停食"不是由于"拒食作用"所引起。经吡蚜酮处理后的昆虫最初死亡率是很低的,昆虫"饥蛾"致死前仍可存活数日,且死亡率高下与气候条件有关。试验表明,药剂处理3小时内,蚜虫的取食流动降低90%左右,处理后48小时,死亡率可接近100%。
吡蚜酮对害虫具有触杀作用,同时还有内吸活性。在植物体内既能在木质部输导也能在韧皮部输导;因此既可用作叶面喷雾,也可用于土壤处理。由于其良康复的输导特性,在茎叶喷雾后新长出的枝叶也能够得到有效爱护。
吡蚜酮的产品特点
选择性强——本品选择性极佳,对某些重要天敌或益虫,如棉铃虫的天敌七星瓢虫,普通草蛉,叶蝉及飞虱科的天敌蜘蛛等益虫几乎无害。
优良的内吸活性——叶面试验表明,其内吸活性(LC50)是抗蚜威的2-3倍,是氯氰菊酯的140倍以上。
能够防治抗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桃蚜等抗性品系害虫。
你可能感兴趣的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