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元素周期表规律:化学元素递变性及位置规
告诉你化学元素周期表规律,包括化学元素递变性及位置规律。周期律是1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原创的,他将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依原子量大小并以表的模式排列,把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放在同一行,就是元素周期表的雏形。
化学元素递变性规律
1、原子半径(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留神:原子半径在VIB族及此后各副族元素中出现反常现象。从钛至锆,其原子半径合乎规律地增加,这主要是增加电子层数造成的。然而从锆至铪,尽管也增加了一个电子层,但半径反而减小了,这是与它们对应的前一族元素是钇至镧,原子半径也合乎规律地增加(电子层数增加)。然而从镧至铪中间却经验了镧系的十四个元素,由于电子层数没有扭转,随着有效核电荷数略有增加,原子半径依次收缩,这种现象称为“镧系收缩”。镧系收缩的结果抵消了从锆至铪由于电子层数增加到来的原子半径应当增加的影响,出现了铪的原子半径反而比锆小的“反常”现象。
2、元素化合价(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雷同(3)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3、单质的熔点(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雷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雷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5、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碱性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6、非金属气态氢化物 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一般酸性越强;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越弱。
7、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略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化学元素位置规律
(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由于阴离子是电子最外层得到了电子,而阳离子是失去了电子。所以, 总的说来(同种元素)(1)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2)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3)阴离子半径>阳离子半径 (4)或者一句话总结,对于具有雷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其离子半径越小。(不适合用于稀有气体)